“按不变价格计算,1953—2023年我省GDP年均增长8.0%。”9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数说四川75年”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的这组数据特别让人关注。
在发布会上,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曾俊林从经济总量、产业发展、内外需求、区域发展、社会事业、民生福祉6个方面,介绍了75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曾俊林总结说,发布的大量数据,凝聚成一个词,那就是“变化”;如果要在前面加个定语,那就是“翻天覆地”。说起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曾俊林从5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一、总量更大
2023年四川全省GDP达到60132.9亿元,是1952年的2443倍,每天创造的增加值约165亿元,相当于1952年四川GDP的6.7倍。1952年全省人均GDP仅有53元,2023年达到71835元,是1952年的1355倍,突破1万美元大关。1952年四川经济总量只占全国的3.6%,2023年已经提高到4.8%。全国每100吨粮食中就有5吨来自四川、每100台微型计算机中就有16台产自四川、每100立方米天然气中就有26立方米来自四川、每100度水电中就有28度来自四川。
二、结构更好
75年来,四川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持续较快发展,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三次产业结构从1952年的59.2:14.9:25.9,调整为2023年的10.1:35.4:54.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9.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8.6个百分点,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的双轮驱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服务业逐步擎起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发展的“含智量”“含金量”“含绿量”持续提升: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15.6%,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3.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1%。
三、速度更稳
四川全省GDP破百亿用时21年,破千亿用时18年,破万亿用时16年,从1万亿到2万亿、2万亿到3万亿,分别用时4年,从3万亿到4万亿、4万亿到5万亿,分别用时3年,从5万亿至6万亿,用时2年。突破越来越多,台阶越来越高,用时越来越短。1953—2023年四川经济年均增长8%、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分阶段看,改革开放前,年均增长5.2%;80年代年均增长8.4%,10年间有7年低于全国;90年代年均增长10.5%,10年间有5年低于全国。从2000年开始增速连续20年高于全国。2020年至今,四川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年均增长5.2%、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不论是总体看还是分阶段看,四川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韧性都在增强。
四、质效更优
2023年四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529.1亿元,是1978年的148.2倍,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78年的3.9%提高到4.7%。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23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978年的133.8倍、170.8倍,年均增速均高于同期GDP增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从1978年的2.9缩小到2023年的2.3。2023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4506.1亿元,是1957年的1802倍。
五、信心更强
75年来,四川经历了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洗礼,克服了内陆省份改革转型的阵痛,应对了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75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为抵御各种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实现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物质基础。新征程上,四川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有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机遇,有900多万户市场主体的活力释放,有9000多万巴蜀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牢,底气更足,信心更强。